本科生概况

欢迎报考15vip太阳集团官网!

 

15vip太阳集团官网简介

15vip太阳集团官网成立于1998年,2013年被列为湖北省首批高校改革试点学院;2017年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被评为C+,在省属高校中并列第二;2018年材料科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行列;2019年工程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行列,2019年材料科学与工程进入软科和US News世界一流学科排行榜。学院具有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完整的一流人才培养体系,具有硕士研究生保研推免资格。拥有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材料物理、材料化学、新能源材料与器件5个本科专业和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授权点。

省领导莅临学院指导一流学科建设

 

师资力量

学院汇聚了一批以“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湖北省教育厅优秀中青年创新团队”和“材料学”学术创新团队为基础,师德高尚、治学严谨、学术造诣高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89人,其中教授(含特聘教授)39人,副教授35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79人,有海外留学经历的26人,博士生导师19人,硕士生导师7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省部级高层次人才20余人。

5位院士参加学院20周年院庆暨一流人才培养研讨会

 

学科建设

2006年以来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先后被评为湖北省一级特色学科、一级重点特色学科和重点建设学科。学院拥有等离子体化学与新材料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省环境材料与膜技术工程技术中心、湖北省光电与新能源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5个省级研究平台,共建有国家磷资源开发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绿色化工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磷资源开发利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已形成包括先进等离子体技术与应用、分离膜材料与应用技术、特种高分子材料、生物医用材料、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等稳定的研究方向,其中在微波等离子体技术开发和应用方面居国内领先水平,碳化硅陶瓷膜团队科研成果在2017年成功实现产业化,成为我校首个转化金额超千万的成果转化项目,先后被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新华社、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多次报道。

近五年,学院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20余项,省部级纵向项目30余项,科研经费年均近1000万元。5年来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中国石油与化工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湖北省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湖北省自然科学三等奖1项,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28项,20余项获得转化应用。发表论文500多篇,其中SCI、EI收录论文420余篇。

http://news.wit.edu.cn/__local/9/BD/74/0DC8729CCD8886137F60A302F95_32A83BF1_5C77B.pnghttp://news.wit.edu.cn/__local/2/EB/9D/F8346B99296997166B81CD04DBC_2F7E4D0D_7602E.png

中央电视台等权威媒体多次报道我院科研成果产业化成效

 

人才培养

学院现有本科生1800余人,硕士、博士研究生300余人。学院多个本科专业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国家特色专业、湖北省本科品牌专业、湖北省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专业、湖北省“荆楚卓越人才”协同育人计划专业或湖北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学院实施大类招生、分类培养,为本科生配备学业导师,以工程教育的质量理念优化人才培养全过程,突出学生为本、需求导向、创新驱动,进行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近三年来,学院学生在“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全国大学生高分子创新创业大赛等赛事中获得省级以上奖励近100项,本科生公开发表论文90余篇,涌现出全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先进个人标兵”贾鑫、全国KAB创业俱乐部主席20佳宋智钰、高水平SCI论文作者孛金玉等一批学生典型。学院本科生考研率稳定在35%以上,一次就业率稳定在95%以上,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为学校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湖北省电视台等媒体多次报道学院人才培养取得的成果

 

我院本科生在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中荣获一等奖

 

我院梦想绽放赤壁支教团在赤壁镇中学和师生合影

“梦想绽放 赤壁支教”暑期社会实践团多次获团中央表彰

 

 

专业简介

材料类(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学制4年,学位: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求,掌握系统、扎实的高分子材料与工程领域的基础知识,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良好的人文素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健康的身心素质,认可并遵守可持续发展理念,具有国际化视野和一定的创新意识,能够分析和解决高分子材料及相关领域复杂工程问题,在高分子材料的设计、合成、改性、加工成型及应用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应用研究型人才。本专业结合学科特点及社会需求设置高分子合成与加工、包装材料与技术、塑料成型与模具设计3个专业方向。

专业特色:本专业是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国家特色专业、湖北省本科品牌专业、湖北省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专业、湖北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019年6月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认证。本专业设置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拔尖人才班-创新班,近3年专业平均考研上线率为48.06%,其中绝大部分进入985、211高校深造。2018年中国传媒大学高教传播与舆情监测研究中心发布“2018本科专业社会影响力排行榜”,本专业位列全国14位。

核心课程(主干学科):基础类: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基础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等。专业基础类:材料科学基础、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聚合物加工原理、材料研究与测试方法、材料科技英语、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实验、高分子材料专业实验。专业方向类:工程设计CAD,聚合反应工程,包装工艺学,模具材料与制造等。

 

材料类(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学制:4年,学位: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国家与湖北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掌握材料科学与工程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与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领域的专业知识,能在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制备、加工、复合与应用等领域从事新产品与技术研发、生产管理以及工艺设计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根据我国材料产业的发展趋势设置了新型无机材料与绿色建筑材料两个方向。

专业特色:本专业是湖北省一流本科专业、湖北省本科品牌专业与湖北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有一支师德高尚、高学历、高职称、业务精良、团结合作的师资队伍,学生依托湖北省环境材料与膜技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磷资源开发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湖北省示范实践教学基地开展科学研究与工程实践训练,毕业生就业面向湖北以及东南沿海发达地区,长期以来供不应求,形成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学科基础课面向“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设置,其中“材料科学基础”已建成湖北省精品课程与视屏公开课。重实践:大二开始专业实验、实习、设计等专业实践训练不断线,大四一年均为实践教学环节。宽口径:专业主干课涵盖陶瓷、玻璃、水泥、混凝土等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要领域。强发展:专业方向课瞄准无机非金属材料行业的发展大势,材料科学与工程概论、材料研究与测试方法、绿色建筑材料等三门课程实行双语教学。双语教学课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概论、材料研究与测试方法、绿色建筑材料;考试改革课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学、材料科学基础;教学模式改革课程:材料工程基础、热工设备。

核心课程(主干学科):基础类: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基础化学、物理化学;专业基础类: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工程基础、无机非金属材料工学、材料研究与测试方法、材料物理性能、热工设备、无机非金属材料工厂设计、材料工艺实验;专业方向类:电子陶瓷工艺、绿色建筑材料。

 

材料类(材料物理)

学制:四年,学位:理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国家与湖北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掌握扎实的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物理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具备薄膜材料设计、制备、分析测试等基本能力,在功能薄膜材料、等离子体技术、纳米材料与电子器件领域拥有技术专长,富有创新意识,能从事新型半导体材料与电子器件研发、工业等离子体设备设计组装及生产管理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设置功能薄膜材料等离子体技术及电子器件两个专业方向。学生毕业后适宜继续攻读材料学及相关的高新技术学科、交叉学科等学科领域的研究生,也可到大中型企业、科研机构、高校及实验单位从事科研、开发、教学与管理工作。

专业特色:首批“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项目入选专业,面向光电材料与新能源行业。本专业所属学科为省级重点学科和首批省级特色学科,具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师资力量雄厚,设有“楚天学者”特聘教授岗位,教授、副教授占教师总数80%。本专业以“等离子体化学与新材料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和“湖北省微波等离子体应用技术研究工程中心”为依托,培养学生在光电子材料、功能薄膜材料的设计与制造及等离子体技术(注:等离子体技术为各类芯片和微电子、光电子器件制备以及新型功能薄膜材料制备所必须使用的核心技术)的应用研究、开发方面的能力。

核心课程(主干学科):主要课程有:大学物理、高等数学、固体物理学、材料科学基础、材料物理、纳米材料与技术、材料研究与测试方法、工业等离子体原理、电子材料与器件、表面加工技术、薄膜制备技术光学薄膜原理与设计、功能材料、半导体器件等。通过课程的学习及基本技能的培养,使学生接受科学思维与科学实验两方面的基本训练,能够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及与相关领域从事研究、管理、科技开发等方面的工作。

 

材料类(材料化学)

学制:四年,学位: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材料化学专业旨在培养具备材料科学与化学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与熟练的实验技能,系统掌握功能材料的设计、制备、性能测试及应用等技能,能在新能源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石油化工材料、生物医用材料及复合材料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及相关管理等工作,富有社会责任感、团队精神和创新思维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专业特色:材料化学专业拥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工科)一级重点学科、博士点、硕士点,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理科)二级重点学科、硕士点,与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太阳集团TYC官方入口官网国际学院与外语学院联合建立2+2材料化学中外交流班。本专业于2017年荣获湖北省“荆楚卓越工程师”协同育人计划项目。本专业围绕“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型”材料化学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开展的校企合作“3+1”人才培养模式,以及“2+2”中外合作交流办学的人才培养模式等。

核心课程(主干学科):基础化学、物理化学、有机化学、材料科学基础、化工原理、材料化学、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材料研究与测试方法、材料波谱分析、复合材料学、功能材料学、新能源材料等。

 

材料类(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学制:四年,学位: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坚实的材料科学及扎实的物理、化学、电子、机械等相关学科基础,具有能够从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相关的生产与设计、测试与评价、系统与工程等方面工作的基础理论知识、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素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满足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以及电力、航天航空、信息、交通等工程领域的研究机构、企事业单位对新能源材料与器件进行生产制造、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和器件设计等的人才需求。

专业特色:人才培养以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需求为导向,适应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需要,毕业生供不应求;课程设置以培养全面发展的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以材料科学相关课程为基础,以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为主干,以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相关课程为支撑,有效保障人才培养质量;办学条件以我校ESI全球排名前1%的材料学科、湖北省一级重点特色学科为依托,拥有湖北省光电与新能源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具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

核心课程(主干学科):基础类: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基础化学、物理化学、机械设计基础等;专业基础类:材料科学基础、材料物理性能、材料化学性能、半导体物理基础、半导体光电化学、材料分析测试技术、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制备技术等;专业方向类:新能源结构材料、储能材料与器件、太阳能电池材料与器件等。

 

 

特色招生专业介绍

材料化学(辅修英语)

学制:四年 学位: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通过“材料化学+英语”双专业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高素质、强外语、强专业”的人才培养效果。培养以英语为基础,材料化学为发展方向,具有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良好的英语综合应用水平,扎实而宽厚的材料化学专业知识,较强的科学创新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较好的国际学术交流能力,能在化工、医药、轻工、冶金、功能材料、环保、生物工程、新能源和军工等领域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生产、经营管理和科学研究等工作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

培养特色:本专业拥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工科)一级重点学科、博士点、硕士点;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理科)二级重点学科、硕士点;湖北省“荆楚卓越工程师”协同育人计划项目。围绕“两个专业、一个培养方案”的人才培养理念和“英语+材料化学”双专业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太阳集团TYC官方入口官网外语学院联合培养具有优良专业素质和英文能力的国际化创新复合型人才。同时与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和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等国外高校合作,学生在获得双学位的同时拥有更多的出国留学机会。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新材料设计与智能成型班)

学制:四年 学位: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高分子材料工程理论基础和卓越的实践能力,熟练掌握外语和计算机应用技能,拥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创新意识、国际化视野以及可持续发展理念,同时具备良好的人文修养、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能够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在新材料开发与智能成型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支持与工艺设计、生产与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研究型人才。

培养特色:1.新材料开发与生产智能化。本招生计划以国家一流本科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和6个省部级科技平台为依托,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将材料制备和设计过程与计算机辅助/仿真工具相结合,以实现材料生产与开发的智能化,精准化,个性化。2.采用“2+1+1”创新教学模式。即按照“材料类平台”(大一大二)+“专业方向”(大三)+“项目制实践”(大四)的方式进行课程体系建设。前两年在学习材料类平台课程的同时加入材料智能制造基础课程。大三在学习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主干课的同时引入智能成型,材料计算与设计、3D打印等方向课程。大四则是采取项目制实践的方式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允许学生自主选择实践方向,在材料专业实践和毕业论文等课程中,采用项目制的方式跟随导师完成实践课程,强化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动手能力培养。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新材料英才班)

学制:四年 学位: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国家与湖北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具备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掌握材料科学与工程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与新型无机材料方面的专业知识,具有良好的交流沟通、组织管理和终身学习的能力,能够在新型无机材料及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程设计、试验分析、生产与经营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人才。

培养特色:以国家与湖北优先发展的光电信息等高科技领域新材料为导向,采用全面导师制、个性化培养、全方位育人。为每位学生选派师德高尚、学术水平高的教授、博士担任指导老师,学生在导师的课题组进行科学研究与创新创业训练。因材施教,导师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指导学生完成学业规划、实现个人成长。以湖北省一流专业为依托,充分利用我校国家级、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重点实验室以及省级实践教学基地等高质量科研、实践平台,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

 

材料化学(卓越班)

学制:四年 学位: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兼备材料学科及化学学科相关基础理论知识与应用实践能力、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劳高素质卓越工程师人才;毕业生将具备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创新能力强的特点,能够从事新材料在电子电气、新能源、石油化工、生物医药等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经营等工作,也能从事相关领域的教学及管理工作。

培养特色:实施“3+1”的本科培养模式(即3年理论教学+1年的实践教学)。按照“平台+模块”的模式进行课程体系建设,注重素质拓展和实践能力培养。采取校企双导师制、指导性学分制、产教融合制、汇报研讨制等教学方式,突出以学生为中心,强化主动学习和主动实践能力的培养。